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介绍 > 正文

(人造石材特点与种类)

无忧宫是腓特烈大帝的夏宫,意思是在那里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解除工作的疲劳。无忧宫的大部分建筑是洛可可风格,由国王的朋友建筑师科诺贝尔斯设计建造的。

我在欧洲看过一些宫殿,格局都是模仿法国凡尔赛宫,但是无忧宫有它自己的特点,小巧玲珑,装饰得也很有风格,所以我下面依据《无忧宫》官方指南多多介绍。

无忧宫是一座三翼一层的宫殿建筑,建造在特别为它准备的葡萄山上。经过梯台式葡萄山上宽大的台阶可以到达这里,但人们通常是在背面的北边庭院进入宫殿的前庭,即通过接待宾客的正门。房间内有十对有着镀金柱头和基座的仿大理石科林斯柱,结构清晰。由约翰·哈珀(Johann Harper,1688-1746年)绘制的洛可可式拱顶画上,浮在云端的植物神弗洛拉和天使们把鲜花和水果洒向大地和宾客。门上方的镀金装饰浮雕描绘了牧神潘带有花环的头像方碑,酒神巴库斯的胜利游行与森林之神西勒诺斯吹奏着令人陶醉的进行曲。

另一件战神与丘比特雕像中的一个细节很有趣——没有佩戴任何武器的战神象征着无忧宫宁静的气氛。

从高大的窗户向外看,透过前庭,可以看到一些很异样的景致。查资料,得知这里是Ruinenberg(废墟堡),当年的艺术家创造了这些围绕水库的古典人工废墟,目的是为花园里的喷泉供水。直到一个世纪以后,因为有了蒸汽机,人们才能从附近的哈弗尔河中把水抽上来送到废墟堡。

前庭的后面是一个椭圆形的宴会厅,腓特烈大帝就在这里招待他的宾客。无忧宫的庭院采用砂岩柱石,前厅是仿大理石柱石,只有大理石厅用的是真正的大理石,如撑起大厅的八对柯林斯式的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因此宴会厅又名“大理石厅”。卡拉拉大理石十分名贵,米开朗基罗就十分偏爱用它创作杰作。

阳光透过南边的法式大窗户照到房间,我们可以看到窗外的葡萄园台阶和露台,那是腓特烈大帝带着狗散步的地方。天窗设在穹顶处,可以看到天空的风景,腓特烈大帝认为这是对罗马万神殿的“自由模仿”。与万神殿不同的是,无忧宫的天窗是被玻璃密封着的,无忧宫的建成意味着腓特烈大帝成功地将法国与意大利的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与自然相融的环境里,他得以自由自在地追求哲学、文学、写作和音乐的梦想。宴会厅的顶部是金色的拱顶造型,檐口处矗立着建筑女神、音乐女神、绘画女神、雕塑女神和星象女神等。

腓特烈大帝的宾客可以在这里百无禁忌、谈天说地,宴会厅门的一个门头装饰画的内容就是鼓励朋友之间多多交流。弗里德里希·冯·比菲尔德是国王诏令的宣读者及忠实的旅行伙伴,他曾写道:“我觉得欧洲其他地方的谈话不会比这桌人的谈话水平更高,也不会比他们的谈话方式更特别。在这里,腓特烈大帝已经放下了他帝王的身份,听到同伴们风趣的谈话,他也会开心地笑,而且他对他们也十分友善——他们敞开心扉……任由想象驰骋……”

宾客中经常有启蒙运动时的著名代表人物、杰出的科学家和进步知识分子,他们经常谈论艺术、文学、哲学、宗教、历史、战争、医学和科技,往往可以持续几个小时。

餐桌上最有名的人物当然是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尽管伏尔泰比腓特烈大帝年长18岁,有些意见又与他相左,腓特烈大帝24岁时已与伏尔泰建立了友谊,并持续到这位思想家1778年去世。

在国王的邀请下,伏尔泰1750年7月来到无忧宫并很快成了宾客席的中心人物。他回忆说:“地球上,没有哪个地方可以如此自由地谈论迷信,即使有,也不会如此肆意和贬斥。当然了,上帝除外。但是那些以上帝的名义欺骗自己同伴的人们,一个也不能饶恕。”1753年,随着伏尔泰的离去,“圆桌谈话”也渐渐告一段落。柏林画家阿道夫·门采儿的作品《无忧宫圆桌会谈》中就有腓特烈大帝、伏尔泰和多位将军贵族。

  大理石厅东面的一道门通向国王的寓所,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间小小的接待室,即谒见厅。阴冷潮湿的天气里,深受痛风困扰的国王会在这里单独或与他人一起用餐。旁边有一个卡拉拉大理石装饰的壁炉,房间里总是温暖宜人。壁炉旁边立着一个小的雪松木柜子,柜子的顶部镶嵌着大理石,两边有侧开的门,里面存放的是烧火的木柴。天花板上的画面展示的是西风之神正把他手中的花冠送给浮在云端的植物之神,他们彼此深爱对方;两个小天使将花瓣撒向大地,另一个小精灵则把雨露洒向人间。

通向大理石厅门上的装饰图案中的小天使手拿一本书,书中写着法语诗句:“当太阳再次普照大地,希望它还能看到我们在此谈论诗歌和爱情;它履行诺言,带给我们充满快乐的更加美好的一天,让我们来欣赏这美丽的鲜花和黎明的光环吧。”

音乐厅门上的几行诗句是告诫阅读它的人们及时享受当下的生活,人生短暂。

音乐厅是无忧宫中最漂亮的洛可可房间,它明亮的金色和白色装饰图案创造出一种喜庆热闹的气氛。墙上的大镜子不仅能够反射对面窗户照进来的光线,还可以映射周围华丽的装饰。镜子的使用会给人带来一种错觉,让我们觉得一切事物都变得更大、更明亮、更灿烂夺目。

应该说,18世纪时,欧洲王宫里没有镜子简直无法想象,它们的作用是使房间变得奢华,让住在里面的人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优雅流畅的线条、精美的螺旋纹饰似乎在应和着腓特烈大帝长笛吹奏的乐曲。

“洛可可”的名字来源于法语“rocaille”,含义是“贝壳艺术”。18世纪中期,别致的贝壳造型常常出现在欧洲的家具、墙壁、门、建筑的各个侧面以及花园的围墙上。音乐厅里的装饰物风趣又不失优雅,形态奇特而又变化万千,洛可可艺术又一次充满了整个房间。花朵和果实错落有致地盘绕在格子图案上,让你觉得似乎正站在一个金色的凉亭下。镜子外面装有叶子图案的边框,它们被安置在墙上的壁龛里。镜框边上的叶子给人的印象是外面好像还有一个房间,房间里满是绿叶。如果你发挥一下想象力,会觉得这些精致的格子图案好像蔓延到了天花板上,被蜘蛛网固定在那里。

在墙与天花板的边缘,你会看到小天使和动物们在那里玩闹。小天使们好像在用网诱捕那些小动物,而这些小动物则看着不同的方向,但透着欢快的表情。这是洛可可典型的特点,即便我们不知洛可可为何物,照样会被盘根错节的墙壁尤其是天花板的热闹景象所吸引。

音乐厅内的画作与谒见厅天花板上的画,都是腓特烈大帝的宫廷画师安托万·佩恩(Antonio Pesne,1683-1757年)所绘,其画风恬淡闲适。创作《变形记》的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18世纪的欧洲很受欢迎,因为他作品中描绘神的世界场景可以直接与现实世界的统治者连接起来,加上他书中的描绘特别详细,可以直接转换成绘画作品。腓特烈大帝也是《变形记》的爱好者。

音乐厅5幅作品的主题表现的都是神堕入情网的喜悦,其中的壁画《皮格马利翁与加拉蒂亚》说的是雕刻师皮格马利翁如此迷恋他创作的这件大理石雕像,维纳斯把它变成了有生命的加拉蒂亚。画中的加拉蒂亚舞动的身姿让人想起了当时的著名芭蕾舞演员芭芭丽娜,她的确在1745年的柏林歌剧院扮演过“加拉蒂亚”。

腓特烈大帝很喜欢芭芭丽娜,曾给了她12000泰勒的年薪,相比之下,国王只给了宫廷的大键琴演奏师伊曼纽尔·巴赫300泰勒。后者是老巴赫的儿子,为此,伊曼纽尔·巴赫一直对腓特烈大帝愤愤不平。然而,芭芭丽娜后来才明白国王除了幽默风趣、彬彬有礼外,还对她设了种种规矩。1749年,她决定向她喜欢的普鲁士首相的儿子表明心意并向国王支取金钱,却遭到拒绝,颜面尽失,不得不离开柏林。

此外,音乐厅也是人们喝餐后咖啡的地方。

受到音乐厅独特风格的启发,门采儿创作了大作《腓特烈大帝无忧宫长笛音乐会》。房间被蜡烛的光照亮,听众们闪亮的丝绸衣服和墙上金色的装饰图案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明亮。总之,一切人和事都沐浴在温暖的烛光下,显得赏心悦目。门采儿说:“我只是因为想画吊灯才画了这幅画。在《在无忧宫圆桌会谈》中,吊灯上的蜡烛还未被点亮,但在这幅画里,它却熠熠生辉。”

当时水晶吊灯只是在国王的私人寓所和宴会厅里才有,音乐厅内一件由无色水晶和铜制灯架制成的水晶吊灯价值3000泰勒,而无忧宫小画廊里挂着的12幅画家的作品才值3500泰勒。

画中的腓特烈大帝正在亲自演奏长笛,欢迎1750年8月到访的姐姐勃兰登堡—拜罗伊特威廉明妮夫人,她恰好坐在大镜子下方沙发正中间最舒适的位置上,似乎完全沉浸在弟弟的乐曲中。而她的妹妹艾米莉亚公主是一个令人敬畏的音乐评论家,但这时好像对身边坐着的那位夫人更感兴趣。国王的长笛老师约阿希姆·夸恩茨在专心聆听他以前的学生的独奏,只有这位老师才能偶尔通过礼貌性的咳嗽来表达他的意见。据说,国王特别擅长柔板音乐的演奏,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他自己创造的120首和老师夸恩茨创作的200首奏鸣曲都以一段柔板音乐开始。

我们在画中还发现小巴赫,此时他还没辞去宫廷的职位,耐心地坐在大键琴前等待自己的表演。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